English

做好200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0-03-29 来源:光明日报 陈曦 我有话说

2000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也是实现“九五”计划和本世纪末重要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人们在迎接新世纪即将到来的同时,也更多关注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业期望与就业情况。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01.1万人,其中研究生5.8万,本科生43.8万,专科生51.5万人。去年因受经济形势和机构改革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处于低迷状态,社会对部委高校和地方院校毕业生的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地方院校本专科需求量平均下降10—15%,其中专科生下降幅度更大一些,许多省份的供需比仅为1∶0.5—0.7,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200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07万人,其中毕业生研究生约6万,本专科毕业生约101万,毕业生就业形势和1999年相比虽略有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

1、从全国总需求情况看:2000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脱困的最后一年,生产经营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下岗问题仍很突出,国有经济在原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很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有关方面预测: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约在7—8%之间,新增就业机会约400—600万个,而劳动力供给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2000年新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为1000万人,新增下岗职工约500—600万人,加上1999年接转劳动力供给(下网+失业)129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此外,中央部委机构改革刚刚结束,省级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便提上日程,机构的裁并与人员的精简对毕业生的接收也将产生很大影响。今年从各地反映的需求情况看,区域差异越来越大,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加,用人单位要人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其他地区毕业生就业需求仍处于低迷状态,中西部及东北等省区已连续几年出现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本科以下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难。

2、从需求层次和学科专业看,不同学历层次的供需情况极不平衡,研究生供不应求,供需比可达1∶4以上,专科生供大于求,需求量不足30%,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争夺大战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低层次低学历的毕业生就业愈发困难,二者形成鲜明反差,这从去年年末及今年年初各种不同形式的毕业生招聘会上就可略见一斑。在学科专业方面,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医药、土建、机械、自动化、师范等科类专业社会需求很旺,而法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体育学、国贸、财经、新闻、管理、职教、中医、动植物、环保、轻工食品、农业推广、农林工程等科类专业社会需求很少,本科生需求不到1/2,专科生需求不到1/4。

毕业生就业特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已从原来“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形式逐步过渡到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渐呈现出就业机制市场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服务网络化、就业关系合同化的特点。

为此,努力做好200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然摆在我们面前。

正如前面所述,虽然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但就业压力和就业任务依然很重。教育部在刚刚发出的“关于做好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做好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用大量资金培养、造就的专业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校毕业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业务和教育问题,而且是政治和社会问题,因此,各级领导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大力支持和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200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1、随着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任务也愈加迫切。各级政府、各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应在认真做好200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更加着力于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力争在一、两年内建立起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就业制度能更加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一条更宽的道路。

2、推动社会用人制度改革,转变毕业生择业观念是今年毕业生就业改革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教育部要求各级政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部门协调配合,抓紧解决用人制度和管理体制上的不合理环节,尽快建立“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机制。要采取宣传典型、树立榜样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导、鼓励和教育毕业生面向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

3、加快建设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展毕业生就业远程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和高等学校可在今年进行网上双向选择、供需见面和就业方案认定的试点工作;各地和高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尽快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和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并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接,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4、继续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50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1999〕2号)精神和有关政策,积极疏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不断优化用人单位的人员结构,鼓励有接收能力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积极接收毕业生,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